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新闻动态 > 技术文档 >

新闻分类

产品推荐

MORE

催化燃烧设备的设计方法和提升工作速率的讲解

2022-03-20 20:36:50

催化燃烧设备的设计方法如下:

1、在脱附时,净化操作可用另一个吸附床进行,既适合于连续操作,也适合于间断操作。

2、催化燃烧设备根据吸附(速率还不错)和催化燃烧(节能)两个基本原理设计,采用双气路连续工作,一个催化燃烧室,两个吸附床交替使用。先将废气用活性炭吸附,当不慢达到饱和时停止吸附,然后用热气流将物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使活性炭循环。

3、燃烧后的尾气一部分排入大气,大部分被送往吸附床,用于活性炭循环。这样可达到燃烧和吸附所需的热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循环后的可进入下次吸附。

4、新型的活性炭吸附材料蜂窝状块形活性炭,适用于大风量下使用。

5、脱附下来的物已被浓缩(浓度较原来提升几十倍)并送往催化燃烧室催化燃烧成二氧化碳及水蒸气排出。当废气的浓度达到2000PPm以上时,废气在催化床可维持自燃,不用外加热。

6、催化燃烧室采用蜂窝陶瓷状为载体的贵金属催化剂,阻力小。当蒸气浓度达到2000PPm以上时,可维持自燃。

如何能提升催化燃烧设备的工作速率?下面,为您详细讲解相关方法:

1、气流和温度均匀分布。要使通过催化剂表面的气流和温度分布均匀,并确定火焰不直接接触催化剂表面,燃烧室具有足够的长度和空间。催化燃烧设备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炉体一般用钢结构的外壳内衬不怕火材料,或用双层夹墙结构。

2、辅助燃料和助燃。催化燃烧一般采用自然气作辅助燃料,也可用燃料油、电加热等作辅助燃料。助燃一般用净化后的气体,如果净化后的气体不能作为助燃,则应引入空气助燃。

3、较不错的转化速度。由于催化燃烧为不可逆的放热反应,所以,无论反应进行到什么阶段,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以获得较不错的转化速度。但操作温度往往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如催化剂的不怕热温度、高温材料的获得,热能的供应,以及是否伴有副反应等。因而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4、便于清洗和替换。催化剂反应器一般应设计成装卸方便的模屉结构,便于清洗和替换催化剂载体。

催化燃烧设备核心功能该设备启动仅需要很短的时间升温,达到热平衡后可关闭电加热装置。浓缩+燃烧组合是针对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采用吸附循环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小风量,以便达到能持续维持自热燃烧的废气浓度,从而节约燃烧所需的能耗。浓缩+燃烧组合法主要有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业上低浓度、大风量的VOCs的排放,直接进行催化燃烧和高温焚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设备的运行成本高。浓缩+燃烧法组合工艺适合于大风量、低浓度或浓度不稳定情况下的废气治理,是目前我国喷涂、印刷等行业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治理的主流技术。

催化燃烧设备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在选择时也掌握了很多方法和技巧,但是其实在安装时也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废气成分中,不能含有下列物质:有高粘性的油脂类。如磷、铋、砷、锑、汞、铅、锡;的粉尘,设备选型时,注明废气的成份、浓度及出入口温度。设备安装场所无腐蚀性气体,并有良好的防雨措施。注明是否有特别要求。催化燃烧设备催化床是催化燃烧设备的关键部分。

从催化剂的角度,不但要求催化剂的数量达到设备的设计需求,同时也要求设备在运行中通过催化床每个部分的流速和温度相同,这样才能各块催化剂的空速和温度是一致的。如果催化床中流速和温度不一致,使得温度低、流速快的局部催化剂负荷过大,使用寿命缩短,从而导致VOCs净化效果的下降。因此做到催化床气流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是催化燃烧设备高净化速率和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可见气流分配和温度均一化是催化剂反应床设计的核心技术。

催化燃烧设备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通过催化反应(无明火)处理污染物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净化速率还不错,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催化燃烧废气处理,为了避免催化剂床层的堵塞和催化剂中毒,废气在进入床层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废气中的粉尘、液滴及催化剂的毒物。希望大家在选购时选购一款比较适合自己的废气处理设备。

RCO催化燃烧装置内气体与液体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气液两相应具有强烈扰动,减少传质阻力,提升吸收速率。操作范围宽,运行稳定。RCO催化燃烧装置选型要适合和,这为达标排放奠定了基础。因为废气的成份繁多,处理设备的品质直接影响稳定生产运行和设备净化效果。所以,环境达标排放是基本原则。

13911442556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13911442556

企业邮箱:jintianniu2008@163.com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金西路3号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1 http://www.jtntf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金天牛通风除尘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22218号-1